報名人數298905
          資訊中心 > 綜合資訊 > 領教職場 >?職場人生 | 如何拯救“暴躁老哥”

          職場人生 | 如何拯救“暴躁老哥”

          時間:2019-05-29 16:50 來源:智通教育

          沖動是魔鬼,而在職場,憤怒是最大的那個魔頭。我們在職場的人際社交過程中,如果不能控制好憤怒的情緒,不僅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更會對我們的人際關系帶來難以挽回的損失。

          我們也應該正確認識到憤怒的來源,客觀的分析和疏導憤怒的情緒,一味的壓抑和極端的發泄都不可取。學會疏導和控制憤怒,要給自己的理性認知留出更大的緩沖空間,也將獲得高人一等的人生格局。


          兩位暴躁老哥的故事


          Part1.張飛之死


          讀過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孫權割去頭顱。當得知二哥關羽被東吳所害后,張飛抑制不住悲痛,恨不得立馬出兵去滅了東吳。



          劉備深知三弟的暴脾氣,拒絕了張飛的要求。無奈之中的張飛便日日沉醉,醉后又管不住自己,時時拿士兵出氣,動輒鞭打他們。


          最后,部下范疆、張達實在忍無可忍。于是趁張飛醉酒沉睡之時,將他刺殺,割下他的頭顱,奔東吳而去。


          不能否認,張飛的能力是很強大的。但能力這么大的人,最后卻得到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不得不令人反思: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住的人,能力再大也無濟于事。


          Part2.身邊的暴躁老張


          在我當初實習的時候,有一位朋友叫老張,個人能力非常強,但同事們提到他都會說:“老張這個人吧,工作能力和態度都無話可說,就是脾氣太差了,跟他交流挺難的。


          就這樣,勞苦功高但口無遮攔的老張,一次次的與晉升之路失之交臂。

          畢竟,誰又愿意和一個時刻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和睦相處呢?

          我也和他聊過暴脾氣的毛病,他的回答也很符合暴躁老哥的邏輯:“我也知道自己的脾氣性格,但就是有時候管不住。我是個直性子,說過就好了,了解我的人跟我接觸多了就會習慣了”。


          脾氣壞的人,總以為自己是以真性情示人,并且默認他人會接受并理解他。恰恰我在日后的職場閱歷中,愈加發覺,但凡脾氣不好愛發怒的人,在為自己的情緒辯護時,最愛用“直性子”作為自己的免死金牌。這種邏輯,就算你有好脾氣也會嗤之以鼻:你隨意罵人,發泄情緒就是真性情,別人就應該理解?你是誰啊?皇帝嗎?


          很多人,都曾經受過情緒管理不好的人帶來的痛苦。亦或者,也曾為自己沒能恰當管控情緒而懊悔不已。不夸張的說,容易憤怒的人,很容易碰到職場的天花板。


          以上的兩位,一位是歷史上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暴躁老哥,一個身邊常見的直腸易怒的“性情中人”。他們都能力出眾,但都為了憤怒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可見,憤怒是一種可怕的情緒,管理不好,害人害己。


          那么,我們為什么會憤怒?當你產生憤怒的時候,應該如何控制呢?容我慢慢道來。


          人為什么會憤怒?


          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誰都難免有個生氣的時候。不過,這“憤怒”的情緒到底從何而來呢?生活中,人會對行為和結果進行一定的預測。如果局面失去控制、不在自己預想的范圍之內,人會感到“不安”或“恐慌”。對于“不安”或“恐慌”的防衛反應或警告反應就以“發怒”的形式體現出來。


          比如,在飯店吃飯,您預計點菜之后不久就會上菜,結果等了30分鐘還不見有菜上桌。此時,您也許會想:“是不是他們忘了做我的菜?”于是,陷入一種不安的狀態。之后,防衛反應不斷發展,最后演變為憤怒的狀態。也就是說,當事情沒有按自己預想的發展時,人就會產生憤怒情緒。


          但請注意,憤怒本身不過是你情緒冰山的一角,它并不是獨立存在,而是被其他的情緒所引發,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以既然憤怒不可避免,我們要做的不是壓抑憤怒,而是找到引發自己憤怒的情緒,在憤怒之前消除這些情緒,從而去掉憤怒的壞脾氣帶來的消極影響。


          憤怒有六種

          ? ?你是哪一種?

          是的,你沒有看錯,憤怒也分6種類型。每一種憤怒都有它的內在成因和表現狀態,我們需要更加充分的了解它,才能更清晰自己是被哪一種憤怒情緒所困擾,從而找到合適的應對之策。


          1、爆發型憤怒情緒


          (1)爆發型憤怒的癥狀:“你再敢動我的東西,信不信我一巴掌拍死你!”也許把你逼到爆發的邊緣并不容易,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便會地動山搖,身邊人都想逃離。


          (2)你為什么容易暴怒:如果你從來沒有被教過如何處理憤怒,那么你可能會習慣性地忍住怒氣,直到你無法忍下更多的怒氣。漸漸地,你的“怒點”便會很低,一觸即發。有很多人是火爆脾氣,一遇不順心的事,腎上腺素會突然上升,導致憤怒突然爆發,更不用說有更糟糕的事情惹他生氣。


          (3)暴發型憤怒的惡果:很難有人在憤怒的同時還能有同情心。所以在暴怒時,你通常會不帶腦子的表達情緒,事后想要彌補,卻發現覆水難收。


          2、隱忍型憤怒情緒



          (1)隱忍型憤怒的癥狀:“我很好。一切都很好。沒事?!奔词鼓愕膬刃挠幸蝗f個憤怒的火球,但你仍然展現給別人一張笑臉,對真實情緒進行不露痕跡的掩藏。


          (2)你為什么會隱忍:這類會隱藏怒火的人,從小通常被反復教育,無論發生什么事情,都要忍住,要做一個謙謙君子/溫柔淑女,不能輕易發脾氣。發怒只會讓你失去聲譽、朋友、工作甚至感情。而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辱罵和暴力的家庭,那么你一定不相信憤怒是可以控制或者平靜地表達出來的。


          (3)隱忍型憤怒的惡果:憤怒是負面情緒的宣泄口,就如同洪水一樣,不疏導是會決堤的。如果說爆發型憤的錯在于不懂發泄,隱忍型憤怒的錯則在于不會發泄。發怒的背后是有一定的原委和問題需要分析和解決的。如果有怒氣,卻人為的壓抑,結果只有兩種:一種是憋死自己,一種則是局勢失控。有一句話說得很對:不要惹老實人發火,他們發起火來,你會連求饒的機會都沒有。


          3、嘲弄型憤怒情緒


          (1)嘲弄型憤怒的癥狀:“哦,你遲到得正好,這讓我有了研究菜譜的時間,40分鐘!”你發現了一條拐彎抹角的方式來轉化自己的不快,而且臉上還帶著笑容。


          (2)你為什么愛嘲弄:因為在過往的生活經驗中,你認為直接表達負面情緒是不對的,所以你選擇了一條非直接路線。如果對方生氣了,你認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而不是你的錯。畢竟,你只是在開玩笑。難道現在的人已經開不起玩笑了嗎?


          (3)嘲弄型憤怒的惡果:盡管你認為你在用一種迂回的方式來表達你的憤怒,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你的這種綿里藏針。被嘲諷人,容易被激起對抗情緒,從而激化矛盾,反唇相譏。


          4、破壞型憤怒情緒


          (1)使壞型憤怒的癥狀:“哼,不讓我玩游戲,那我就刪除電腦上所有的游戲!”你并不是隱忍或獨自吞下自己的憤怒的那類人,你總是用一種更隱蔽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2)你為什么會破壞:你不喜歡面對面的斗爭,但你也并不是一個會被輕易擊敗的人。當人們覺得自己正面抗爭不過別人時,就會變成“隱秘的憤怒者”,偷偷地對別人進行攻擊。


          (3)破壞型憤怒的惡果:你的確能經常挫敗他人,但你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還更容易招致別人的報復。然后你再使壞,別人再報復,從而陷入死循環。這種破壞型憤怒帶來的結果就是:雙輸。


          五、自責型憤怒情緒



          (1)自責型憤怒的癥狀:“他之所以背叛我都是我的錯,一定是我哪里沒做好?!蹦忝看味及阉械倪^錯攬在自己身上。


          (2)你為什么容易自責:也許你的自尊受到過重創,而且你發現對自己生氣發怒,比對別人生氣發怒要容易得多。于是,你便把所有的過錯都攬在自己的身上。


          (3)自責型憤怒的惡果:長期將過錯攬在自己身上,將憤怒藏在自己的內心,容易產生對自己失望和不滿,久而久之會導致憂郁癥。


          六、習慣型憤怒情緒

          (1)習慣型憤怒的癥狀:“真煩,你怎么老是要借我的釘書器,你為什么就不能找一個屬于你自己的呢!”這并不是針對該事件應有的正確反應,而是一種錯誤的習慣。如果你沒能有意識地進行改變,這將變成你生活中常見的畫面。


          (2)你為什么會習慣性憤怒:如果你總是如此直接地表達你的不滿,或者這種情緒經常會在不經意中流露出來,那么在這些憤怒的背后一定隱藏著一些你不敢正視或不曾留意的怨恨、遺憾或是挫敗。也許是你嫉妒你的同事升職了而你自己卻沒有,也許是你的感情瀕臨破滅但你卻不知道原因。


          (3)習慣型憤怒的惡果:如果你總是這樣直接、習慣性的一觸即發,那么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需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為了不讓你生氣和發怒,他們會選擇遠離和逃避你。


          ?憤怒也可以

          ?被控制與緩解


          是的,你還是沒有看錯,憤怒也能被管理和控制。憤怒需要管理,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并不總是盡如人意,總會有些讓人挫敗甚至想要爆發的瞬間。但每個人都不想讓自己的憤怒“開鍋”,每種情緒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下面為大家逐一介紹。?


          1、如何控制、緩解爆發型憤怒:



          (1)等待怒氣消解。研究表明,憤怒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2秒鐘,就如暴風雨一般,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后卻風平浪靜。所以,如何度過這關鍵的12秒,讓怒氣自然消解非常重要。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數10個數,當你做完的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你已經沒有那么生氣了。


          最好的默數不是順口從1溜到10,而是像1-4-7-10-13……,在數數同時做點加法運算,讓你的理性大腦蘇醒,注意力轉移,情緒會更快平息下來。


          (2)掌控自己的情緒。換一種說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會有助于讓你感覺一切盡在自己掌握。“我對你的行為實在是感到很失望。”這句話比你暴怒時口不擇言的“?#¥%—*”更有力量。


          2、如何控制、緩解隱忍型憤怒:


          (1)挑戰自己的核心信仰。問你自己:“允許下屬隨時早退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嗎?對于愛人來說,我每周末都在陪客戶打高爾夫這好嗎?”如果你夠誠實,你的答案一定是:“當然不”。認識對與錯,這是改正的第一步。


          (2)將自己置身事外。想象自己的一個朋友長期被領導批評,無休止地加班,或被漠視。對她來說,該如何做出正確的反應呢?列出一張清單,寫下她所可能采取的行為,然后問自己,為什么這些方法對她可行,對自己卻不可行呢?


          (3)進行“健康”的對質。如果有人責備你,你可以用一種積極的、有建設意義的語言進行反擊。對方可能會對你的語言感到吃驚,甚至有些生氣。但你知道嗎?他們會原諒和習慣你的方式。對于家人和好朋友來說,隱忍式憤怒往往比直接表達出來的憤怒具有更大的殺傷力。


          3、如何控制、緩解嘲弄型憤怒


          (1)學會直截了當地表達。嘲弄是一種被動的攻擊性溝通,這更容易傷人,尤其是很親近的人。找到合適的詞語直接表達你內心真實的想法,有時候會更奏效。


          (2)表達要堅定而且清晰。對于孩子來說,簡單而溫柔地提醒,如“在沙發上亂跳的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彼芮宄鬟_的信息遠比下面的這種幽默好上幾倍,“哦,別擔心,你這么做只會讓我再準備2000元錢來買一組新的沙發?!?/span>


          (3)在感到憤怒之前說出來。在等待愛遲到的朋友時,在她來之前,進行不滿表達的各種練習,這樣能避免當你看到朋友后進行尖銳的嘲弄。


          4、如何控制、緩解破壞型憤怒:



          (1)允許自己生氣。告訴自己,憤怒是你告訴別人,你已經對他的擺布感到厭倦的一種方式。


          (2)為自己爭取。與其采取故意不交工作報告或者故意開會遲到,你不如鼓足勇氣告訴老板,你長期以來超負荷的工作量已經超出了你所能承受的范圍,或者你和一個同事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因為工作的矛盾你想放棄爭取,但是重新找一份工作更不容易。


          (3)學會掌控。如果你因為被寄予了過高的期望,卻無法達到而感覺不舒服,你不能轉變成破壞型憤怒者,而應該在此之前做些努力來改變自己的現狀。比如你無法獨立承擔房貸或家中的經濟支出,你應該告訴伴侶你需要他的支持和付出,而不是一邊隨便再找份工作努力維系,一邊卻充滿怨氣經常對家人發脾氣。


          5、如何控制、緩解自責型憤怒:


          1)質問自己。每當你要怪罪自己的時候,開始質問自己:“誰告訴我這事應該由我負責?”然后再問自己:“你相信這一點嗎?”認清真正的責任所在,而不是不問青紅皂白就挺身而出,將本不該自己承擔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


          (2)提高自信。列一張清單,寫下自己所有的優點。找回自信是避免過度自責的關鍵所在。如果你在這一點上有問題,可以尋找專業人士幫忙。


          6、如何控制、緩解習慣型憤怒


          (1)直面自己的內心深處。哪些才是你真正滿意的?如果你能挖掘自己的內心,你會發現,一個釘書器、扔在地板的臟襪子、放在冰箱里的空牛奶瓶這些小事情,其實根本不值得自己一怒。但如果你直面內心也無法找到自己發怒的底線,你需要去咨詢專業人士了。


          (2)留意憤怒的跡象。對自己快要憤怒的反應和感覺要敏感。當你憤怒的時候,你的手是不是不知不覺地攥成了拳頭?你是不是開始在房間里不停地走來走去,嘴里不停念叨、詛咒或者緊咬牙關?當你能夠靈敏地覺察到自己快要生氣時的種種跡象時,便可立即做些努力以平息即將到來的怒氣。


          駕馭情緒這件事兒,不是我們跟外界做斗爭,而是我們跟我們自己做斗爭。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情緒控制。真正優秀能干的人,只是比一般人多了自我訓練與自我管理,時刻告誡自己,不要讓自己的理智毀滅在壞情緒中。因為相對于情緒的無意識宣泄,他們清楚自由有更重要的目標。